媽媽的精神糧食~~音樂百寶箱

2013032623:09
 
書名:音樂百寶箱---給父母的尋寶圖
作者:鄭又慧
出版社:宇宙光出版社
摘要:

@音樂教育主要目的並不是音樂技術的獲得,而是以"啟發兒童的音樂潛能"與"基本音樂能力的培養"為主.
    學齡前兒童的音樂學習活動,則應根據幼兒的生理發展,著重於"聽"音樂的活動.因此,"聽"是學習音樂的第一步且是最重要的一環!
    音樂教育最好的場地就是"家",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
@幼兒初學視譜步驟:
    1.使用一線譜---讓孩子辨認線的上方音和下方音,在視覺及聽覺上的不同.
                                方式/家長嘴裡發出高低音或是敲各種物品製造高低音,讓幼兒分辨出其變化並利用貼紙貼在線的上方或下方.(圖一)
    2.使用二線譜---認識線音及間音的不同A.分辨上一線及下一線的音是不同的線音(圖二)B.在兩線之間及其上其下,各有不同的音符間音(圖三)
                                方式/(大致上辨認就可,不須苛求聽覺馬上達到精準)
    3.使用三線譜及下加一線---擴大兩譜線~間音的分辨A.線音(圖四)B.間音(圖五)
@五線譜變魔術(四到七歲左右):
    1.使用五線譜紙,家長先畫很多線音和間音,請孩子著色;線音一個顏色,間音又是另一個顏色.
    2.將五線譜的下兩線加粗,以便擴大二線為五線的觀念
    3.接下來認識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第四線>第五線>下一線>下一間>第一間>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上一間(四到六歲的幼兒,每一步驟可放慢腳步,並常常反覆練習)   
    4.建立音符是以線,間,線,間相隔的觀念
    先在視覺上熟練五線譜音符的位置後,再加上唱名的認識,及聽音的辨認,並區分七個音一循環的原則,約一年之後,再加上低音部的學習,將來進到樂器的學習,看譜就易如反掌!!

感想:
        或許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幼教底子,打從兒子一出生就很喜歡唱歌~念手指謠和講話給他聽,給予他聽覺上的刺激與培養那抽象的音感.大約在兒子一歲左右時,看到一套音樂與藝術套書超心動的,尤其是裡面所附的大張圖卡與豐富的音樂曲目(另有文章作介紹),當下決定自己帶著兒子展開這藝術的旅程.先生聽完我的想法後,也建議我可找附近同齡的媽寶們一起玩"音樂與藝術"活動,沒想到吸引滿多有心的媽咪加入這個行列.
        一開始對於課程方面的想法很多,遲遲無法決定課程內容如何安排是好,於是先爬很多有關學齡前幼兒的音樂活動文章及閱覽這類藝術教學書籍,希望自己先有正確的音樂教育觀念,才能帶領媽寶跟兒子快樂地唱唱跳跳.而大部分學齡前幼兒的音樂活動以奧福音樂最為風行,這也是我閱讀此書的原因之一,因為作者鄭老師即是奧福協會理事之一,內容無不為孩子的立場著想,且細心叮嚀家長們別期望太高又給予孩童太多的壓力,反而把孩子推到討厭音樂的一角.
        我很喜歡鄭老師用心地編寫這本書,大綱分成暖身篇~就學篇~認知篇~樂器篇~輔導篇(建議篇)~訪問篇.我尤其最愛暖身篇和認知篇,因為我正在有關起步的準備期,從中得到不少的證實,證明我對音樂教育的觀念還算可以,也需注意自己別給兒子太大的帽子戴;而我所辦的"音樂與藝術"活動的目的主要是滋養兒子快樂的音樂種子,而非一定要學會音樂的技術方面.
        接著認知篇的部分,正是我最頭痛的地方也是最不好教授給幼兒的部分.因為音樂技術是必要的但又不需要那麼早學習,而是靠音感慢慢磨練出來的;再配合訓練其視譜能力,將來不管想要學哪方面的樂器都能得心應手.以往台灣社會所說的音樂就是指學鋼琴或是小提琴,小時候的我也不免俗地被送去學鋼琴,只可惜當初太多阻礙而影響了學習的興致,最後鋼琴淪為室內擺設之一.現在希望陪著兒子一起玩音樂,培養其音感~節奏感.除了接觸課程活動所需的樂器外,平常我也會利用鍋碗瓢盆給兒子敲敲打打,甚至一邊唱歌一邊抱著他跳舞,自由且隨興地徜徉在樂海裡.或許是因為兒子已有基本的節奏感,每當他聽到有節奏的話語就會想要模仿起來,例如:來~來~來~來~來!!!
        作者其他篇幅的文章也很精彩,像就學篇就有關兒童音樂班的問題;樂器篇是有關學習樂器時會發生的問題有哪些;輔導篇(建議篇)即是提供給還在摸索的父母方向;爾後訪問篇可給研究音樂教學的讀者參考之. 總而言之,不管要培養孩子什麼樣的能力,首先要觀察孩子對這類活動是否有興趣,依孩子現有的身體發展來預設父母心中的期望值,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學習,或給予多方面的刺激也有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拓展自己的視野,達到全人發展。雖然我非音樂科班出生,但是我希望把對音樂的熱情傳給我的寶貝!!各位家長也能做得到喔!!